武汉坤和代怀孕
武汉代孕价格 主页 > 武汉代孕价格 >
1型糖尿病
来源:http://www.aowur.cn  日期:2023-09-13

【导读】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主要在35岁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如能坚持合理使用胰岛素,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1型糖尿病的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一直被描述成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并最终破坏它们制造胰岛素的能力。没有胰岛素,身体就不能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因此I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存活。

1、胰岛素治疗

据胰岛素的种类及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胰岛素(RI)、中效珠蛋白胰岛素(NPH)和长效鱼精蛋白胰岛素(PZI)。

(1)混合胰岛素(RI/NPH)治疗:每天可注射2次,早餐前注射量占总量的2/3,晚餐前占1/3,一般RI与NPH之比不大于1∶3,残余β细胞功能较好者可用30∶70,一般用50∶50者效果好。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再抽取中效胰岛素。用混合胰岛素治疗者,若午餐前血糖经常≥11.2mmol/L,可在午餐前加用小量RI(2~4U)。

短效与长效胰岛素(RI/PZI)混合治疗:儿科应用较少,一般用于病程较长、使用胰岛素剂量较多及需要长效胰岛素提供胰岛素基础量的患儿,可以在RI注射3~4次/d的基础上,在早餐前或晚餐前的则中加入PZI混合注射;二者的比例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需RI∶PZI≥4:10。

(2)剂量调整:根据血糖(有条件的单位可测定早晨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及睡前的全血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按需调整胰岛素剂量。

RI的调整:早餐前用量:参照第1段尿及午餐前次尿尿糖进行调整;午餐前用量:参照第2段尿及晚餐前次尿尿糖进行调整;晚餐前用量:参照第3段尿和睡前次尿尿糖进行调整;睡前用量:参照第4段尿及次日早餐前次尿尿糖进行调整。

短、中效胰岛素混合治疗的调整,早餐前RI及晚餐前RI调整:同上述RI的调整方法,早餐前NPH根据第2段尿及晚餐前次尿尿糖调整。晚餐前NPH根据第四段尿及次日早餐前次尿尿糖调整。

(3)注射部位:双上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腹壁等部位为宜。应按顺序成排轮换注射,每针每行间距均为2cm。以防止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发生局部皮下组织的纤维化或萎缩。

2、计划饮食

糖尿病儿童饮食计划原则是应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要。根据患儿家庭饮食习惯进行适当限制和灵活掌握。

每日最好摄入足够的蔬菜或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每天每餐的热量分配应基本固定,可以分为早餐占1/5,午餐和晚餐各占2/5,每餐中留少量作为餐间点心,并按时定量进餐。不能按时进餐时必须测餐前血糖调整胰岛素或进餐量。

3、运动治疗 初诊的糖尿病儿童在糖代谢紊乱阶段,必须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根据年龄、运动能力安排适当的项目,每天定时定量进行运动。运动时需做好胰岛素用量和饮食的调整或运动前加餐,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在酮症酸中毒时不宜进行任何运动。

4、糖尿病患儿的教育及心理治疗 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对患儿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和心理教育。

1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治疗

1.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

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3.饮食疗法

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蛋白质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

4.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

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行肾脏替代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

糖尿病肾病病人本身的糖尿病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

5.器官移植

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单纯肾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病肾病再发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症。胰肾双器官联合移植有可能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并改善其他糖尿病合并症,因此病人的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肾移植者。

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比2型糖尿病高吗?

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比2型糖尿病高吗?

相信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会比2型糖尿病高。

其实,这是个误区!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遗传概率要比1型糖尿病大。

枫糖尿病是什么病?新生儿枫糖尿病怎么遗传的 -

枫糖尿病又称槭糖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加、惊厥、嗜睡等,依据不同类型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不一样,其中要以经典型、间歇型较为严重。

枫糖尿病是什么病

什么是枫糖尿病?

枫糖尿病又称支链酮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疾病。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病。

该病具有严重的临床表现:出生后即发病,患者的尿、汗和耵聍中有特殊的枫糖臭味,婴儿期喂食困难、中枢神经受损和代谢性酸中毒,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枫糖尿病分型及特点

枫糖尿症很罕见,国内发病率约为1/200000-1/300000,多在新生儿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多缺乏特异性,多以喂养困难、嗜睡、肌张力增高以及特殊的枫糖尿味为主要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抽搐、昏迷及全身衰竭的症状。

枫糖尿病是由于体内代谢酶存在缺陷,导致支链氨基酸(主要有亮氨酸、异亮氨基酸、缬氨酸,这三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行产生,都是从食物中获取而来的)降解代谢出了问题,致使支链氨基酸以及其代谢的中间产物(三种酮酸)在体内蓄积而造成的疾病。这三种酮酸从患者的尿液排出,使尿有甜焦糖气味,好似枫糖浆的气味,故称之为「枫糖尿病」,也称「槭糖尿病」。

枫糖尿病经典型症状-呕吐

这三种酮酸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如肌张力增高、惊厥、嗜睡和昏迷等)、婴儿期喂食困难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如果不及时正确有效治疗,患者常在婴儿期死亡。

枫糖尿病的遗传模式和病因

枫糖尿病会遗传,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如果夫妻双方无疾病表现,但均携带致病基因,后代有25%的概率得病。

近亲通婚时,夫妻双方基因相似度高,更有可能同时携带致病基因,从而导致后代得病。

枫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枫糖尿病根据代谢酶缺乏和表现的差异,分为五种类型:经典型、E3 缺陷型、硫胺素反应型、间歇型、轻型。前2型通常在新生儿期发病,后3型可以在婴儿期或儿童期的任何时候发病。其中经典型最多见,占到3/4。

枫糖尿病有哪些常见表现?

枫糖尿病怎么治疗?

本病不能根治,但及时正确治疗可使患儿存活,症状可得到改善。临床常见的枫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有饮食治疗、急性代谢危象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枫糖尿病怎么预防?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 技术是已知最有效的可阻断疾病垂直传播从而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技术,对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具有遗传风险患者的胚胎进行植入前活检和遗传学分析,以选择无该检测遗传性疾病的胚胎植入宫腔,可以有效规避MSUD(也包括其他染色体异常)所带来的风险,从而获得正常胎儿的诊断方法。

遗传疾病大全


参考资料

标签: